凌波仙子下圆山
水仙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,也是漳州的市花,是漳州花卉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的花卉品种。水仙花古来有"凌波仙子"的雅称。古人写过这样一首诗:"早于桃李晚于梅,冰雪肌肤射来,明月寒霜中夜静,素娥青女共徘徊"。世界上的水仙花品种极为繁多,但只有漳州水仙堪负盛名。水仙花仅出产于漳州市圆山东南麓一个小范围内,有一个古老的传说,漳州南乡土地肥沃。但山中妖怪妒嫉,搬来圆山截住山泉使禾苗干枯,百姓遭殃。当地一对青年男女金盏和百叶为救百姓于水火,勇敢地凿破岩壁,引来山泉,也终于尽了气力,被泉水所吞没,后来,乡亲们在泉水中找到了两朵株美丽的小花,就称之为金盏银台和百叶水仙,精心培育,成为今天这一规模。
这座仙女下圆山的雕塑,讲述的就是这段美丽的故事。
而龙海九湖镇的一本家谱中却记载了这样的故事:是明代景泰年间,在河南当官的漳州人张光惠回乡途中,从洞庭湖水面上得到了两颗水仙花头,便带回家乡来繁植。这两个故事其实有内在的联系,并都说明了水仙花以一勺水就能养活的特征。
漳州水仙花以其亭亭玉立的秀姿,玉洁冰清的神韵,如痴如梦的芬芳,幽雅高洁的品质,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。但是,水仙花过于高雅素洁,仅仅几条绿叶,数点花瓣,一缕清香。可能会让某个层次,处在某种心态的人感到失望,于是,漳州的花农又在这个基础上,创造出水仙花的雕刻艺术,凭一把刻刀,在花头上略施小技,便可以使单纯的水仙,呈现出各种姿 态,各种造型来。 使水仙花平添了万种风韵,也加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