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水仙花知识
中文名称:中国水仙
其它名称:天葱、水仙、凌波仙子
学名:Nacrissus taz。tazetta var.chinensis
形态特征:多年生单子叶草本花卉。球状鳞茎由鳞茎盘及肥厚的肉质鳞片组成,鳞茎皮赤褐色,根白色,多数,不分枝。叶片翠绿色,扁平带状,质软而厚,每芽有4~9片叶子,叶基有明显的环状突起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,直立、高20厘米~30厘米,顶端有花4~8朵,呈伞形花序伸出于膜质佛焰苞外,一般一个鳞茎有花茎3~6枝,花被筒淡绿色,花被裂片乳白色,副花冠浅杯状,鹅黄色。
生态习性:中国水仙分布在我国、日本及朝鲜。我国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均有野生。生于沿海丘陵和冲积平原地区,性喜温暖、湿润,又要排水良好。以疏松肥沃、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为最宜,PH5~PH7.5均宜生长。喜阳光充足,蔽荫场所栽种常叶茂而不开花。6月上、中旬地上部枯萎进入休眠期,11月开始萌发生长,次年3月开花,一般栽培不结实。
栽培技术:水仙栽培有旱地栽培,水田栽培与无土栽培三种方法:
1.旱地栽培 每年挖球之后可将小侧球立即种植,也可到9~10月种植。用单球点播,单行或宽行种植,株行距为 6厘米 X 25厘米或 6厘米 X 15厘米。旱地栽培,养护较粗放,除施2~3次水肥外,不常浇水。单行种植常与农作物间作。
2.水田栽培 8~9月把土地耕松,然后放水漫灌,浸田1~2周后,把水排干,再耕翻数次,深度35厘米以上,使土壤充分熟化,并施足基肥,作畦,畦宽120厘米,高40厘米,沟宽35厘米左右,必须流水畅通。9月底至10月种植,株行距随种球大小而异,一般采取小株距,大行距,三年生小鳞茎15厘米X 40厘米,2年生则为12厘米X 35厘米。栽植时要注意芽向,使抽叶后叶子的扁平面与沟相平行。覆土5厘米~6厘米,泼施腐熟人粪尿,使充分吸收,然后引水入沟,水高至畦腰,水渗透整个畦面后,再排干水,切畦边土覆盖畦面,使畦边垂直,复盖稻草,使沟内水分可沿稻草而上升畦面,保持经常湿润。
3.无土栽培 这种新型栽培方式是地栽方法的改进。栽培需设宽150厘米、深30厘米~40厘米的盛营养液的栽培槽,槽内放蛏石、经腐熟的木屑或珍珠岩。生长期间的营养要全面,PH6~PH7。初栽时每周施肥1~2次,生长旺盛期,每周施2~3次,5月后停止施肥。
4.水养 秋冬之际,选健壮饱满的鳞茎,用潮湿砻糠灰或泥炭略加覆盖,放暗处生根,然后以水石养于浅盆中,放阳光充足处,12C~20C的条件下,约4~5星期即可开花。阳光不足或温度过高,植株纤弱,花期短暂。每天夜间将盆内水倾出,次晨再添新水,并有充足的阳光、适宜的温度,可使植株矮壮,花期延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