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伯爱水仙(散文)
水伯住在我的邻村,早几年从乡政府退下来。目前水伯买回了几块水仙的鳞茎,养在水盆里。几天后,修长的茎中钻出花蕾,接着花骨朵开了,水仙柔曼的香韵便随鲜艳的花朵飘逸出来。
水伯退休后一直呆在乡村老家,主动担任起乡村协调员,谁家有个纠纷,他从中进行调解,他舌战歪理邪说。他还主动担任起禁赌协会会长,与几位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狠刹赌风,已经收到了较大成效,给乡村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。听到他的事迹,我慕名走进了水伯家。
水伯乐呵呵地引我来到他居室外的阳台,见到了那一株赏心悦目的水仙,我问水伯为啥养起花来,且对水仙情有独钟?水伯摸了摸头顶稀疏的白发,笑了。他说,在城里很多退休老人练书法学绘画,或结伴练练太极拳,在乡村没那氛围,我也就学着养养花。水仙抽茎开花,无需污泥,高洁脱俗,古人还在诗词赋中把它比作楚江之湄的女神呢,令人浮想她在清冷的环境中凌波缓步与凝神春思的风仪,她的清韵与内在之美是别的花草所不能比拟的。
移步转首时,我透过玻璃窗看到水伯房中的一幅“老年喜作黄昏颂,满目青山夕照明”的遒劲书法,不禁伫立凝望许久。水伯说这是叶剑英元帅的名句,他喜欢“喜作黄昏颂”这几个字,它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老这一门学问这一种修养的深刻哲理。听罢,我的心胸陡然宏廓开来,不禁举目远望。这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条刚修的宽七八米长2公里的机耕路。我问水伯:“这是你组织三个小组村民修的吗?”水伯点点头,脸上开放着水仙一样的花朵,说:“没钱呀,要是有钱打上水泥路基,该有多好呀。喏,光修那座钢筋水泥桥,就花费上万元。大部分是村民捐的款,我和家人也一共捐了近二千元呢。”“听说你把做60大寿的钱都捐了,你老伴怎么对待的呢?”我问。水伯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,又摸摸头笑了:“看到自己做了点公益事业,我和老伴心里就特别舒坦。人活着,有点水仙的品性才好呀。”
室不在陋,有仙则灵。水伯还告诉我,每天晚上,他说要把水仙置于窗台上,做到晚上也能凝神到水仙,感染它的灵气。每当看到水仙,他就会很自然地把它与一些凡人俗事联系起来,水仙是和顺吉祥的象征物,它每枝茎花发六朵,每朵花瓣生六片,和民间“六六大顺”的说法相契合。水仙亭亭玉立于淡水之中,是出世贤士,从不对任何人屈膝逢迎;是春的使者,其“抱孤贞以自妍”的品性同于梅花。我们看见花盛切勿骄狂,看到花衰也切莫悲哀,花开花落自有时,这是自然法则,人也一样,只要活得完美,执著于自己的事业,忠爱于自己的亲朋,就算是无憾的人生了。
久久地望着水伯,我恍然间看到,水伯不就是一株超凡脱俗清丽高洁的水仙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