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花的传说
中国水仙花属石葱科、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鳞茎生得颇象洋葱、大蒜、故六朝时称“雅蒜”、宋代称“天葱”。之后,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、美丽的名字,如金盏、银台、俪兰、雅客、女星等等。这里有着许多关于水仙花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。
据说,宋代时,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,当他乘船南返,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,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,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,便叫人采集一 些,带回培植。
据《蔡坂乡张氏谱记》载;明朝景泰年间,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,一年冬天请假回乡,般过江西吉水,发现近岸水上,有叶色翠绿、花朵黄白、清香扑鼻的野花,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传下。
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。那是唐代武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,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,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,被迫西上长安。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,只行经长江口,见江心有块净土,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。所以,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,崇明水仙一朵怒放。
希腊神话传说,水仙原是个美男子,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,而有一次, 他在一山泉饮水,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,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。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,灵魂便与肉体分离,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...。
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。《漳州府志》记载: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,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扬了。“借水开花自一奇,水沉为骨玉为肌”。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,然而,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,适当的阳光和温度,只凭一勺清水,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。 寒冬时节,百花凋零,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,胜过松、竹、梅,仪态超俗, 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,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。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:一是单瓣,花冠色青白,花萼黄色,中间有金色的冠,形如盏状,花味清香,所以叫“玉台金盏”,花期约半个月;另一 种是重瓣,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,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,没有明显的付 冠,名为“百叶水仙”或称“玉玲珑”,花期约二十天左右。水仙花分布的 范围极小,只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,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:园山挡住了烈日,园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较短,为水仙花栽培创造 了有利格条件。当地有歌云:“园山十八面,面面出王侯,一面不封侯,出 了水仙头。”
每年春节,能工巧匠们创作出的水仙盆景雕刻艺术,且能依照人们的愿望,在预定的期间里开放,给节日、寿诞、婚喜、迎宾、庆典增添了不少光彩。那栩栩如生,生气盎然,耐人寻味,怪不得人们赞誉水仙一青二白,所求不多,只清水一盆,并不在乎于生命短促,不在乎刀刃的“创伤”,不在乎于严寒的“凌辱”,始终洁身自爱,带给人间的是一份绿意和温馨。
古希腊神话中,那个关于水仙花的传说,具体怎么说的?
一天,宙斯下凡大地探望仙女们,嫉妒的赫拉想对宙斯来个突然袭击,厄科设法和这位天后长谈,转移她的视线,让仙女们争得时间逃之夭夭。
后来,赫拉识破了厄科的诡计。她说:“因为你的舌头欺骗了我,我要限制你的舌头的作用。”赫拉说到做到。从此,仙女厄科就不能第一个讲话,当别人讲话时她也无法保持沉默,但只能鹦鹉学舌似地重复她听到的最后几个音节。
过了不久,喜欢学舌的厄科看到一个猎人追逐几只野鹿。这个猎人叫那喀索斯,是个绝世美男子。她强烈地爱恋那喀索斯。于是,她悄悄地跟在他后面,她对那喀索斯的爱情之火越烧越旺。她多次想向他表白她的爱,但她总是解释不清。她只好扑向那喀索斯,试图把他抱住。可是这位美男子一个箭步躲开了,接着就消失在茂密的树林中。厄科非常失望,到处流浪。她把自己的失败藏在一个深深的洞穴里。她日日夜夜在山里到处游荡。她对那喀索斯产生的爱折磨着她,她的身体逐渐消瘦,血液慢慢蒸发,最后只剩下几根骨头和声音。后来,她的尸骨变成了岩块,而她的声音则到处回荡,回答那些呼喊她的人们。
为了惩罚傲慢的那喀索斯的铁石心肠,众神使他染上了一种怪恋。据说,有一天,那喀索斯来到一口洁净清澈。平静如镜的泉水旁边。绿树掩映的泉水清澈甘美,泉边的青草组成的冠冕倒映水中。那喀索斯想喝那清澈的泉水,于是,他躺在泉边的草地上,把头伸向泉水。这时,他看见自己在清泉中的影子。他突然产生了幻觉,在影子前一动不动,出神地欣赏这个倒影的音容笑貌,已经到了精神恍惚的地步。他身体渐渐消瘦,面色变得憔悴,犹如霜雪在太阳下慢慢融化一样。最后,他由于爱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憔悴致死。他的姐妹们那伊阿得斯水神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放到他的坟上,以示哀悼。然后,她们堆了一堆木柴准备焚烧那喀索斯的尸体。正当她们要抬走他的尸体时,停放尸体的地方突然长出一株黄白相间的花,后来,人们就以那喀索斯的各字命名这种花。这就是传说中水仙花的由来。
千百年传说,水仙花是洛神,也有说是湘神的化身。她们都是古圣人伏羲或尧的女儿,是妇女的道德典型。前人据此不知写了多少赞美水仙花的诗篇。写得最深最细的,要数曹操的儿子曹植的《洛神赋》,还有宋代高似孙的水仙花前赋与后斌。若把他们抒写水仙花的美,凝聚到一点,便是“纯洁”,用来比拟、颂扬妇女德行,对民风起着积极作用。西方水仙花的花语是坚贞爱情,与我国相似。源出于古希腊神话:谁不忠实于爱情,要受复仇女神惩罚,使他死于水,变成水仙花。故西方水仙花的名字意译便是“恋影花”。引伸便是自省对爱情的诚挚。这和中国掌故是相似的。
纳西瑟斯是河神刻菲索斯(Cephisus)与仙女莱里奥普(Liriope)所生,是一个容貌俊美的少年,虽然有许多少女爱慕他,他均不为所动,自负而冷淡地拒绝女神爱可(Echo)的爱情,使之因伤心憔悴而死,仅留美妙的回声。
月神阿提米丝(Artemis,一称复仇女神涅墨西斯Nemesis)决定惩罚纳西瑟斯。有天他在水中倒影中看到自己,就被自己的影子深深迷住而无法自持,不愿离去,最后还跃中水中而亡,以与自己的影像结合。据说纳西瑟斯死后,化身为水中的一株水仙花,所以,水仙花就称为「纳西瑟斯」。
水仙花的传说
在欢乐的新春佳节中,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有赏水仙的习俗。每到除夕前后,那一盆盆陈列在案头的水仙,
洁白如雪,清香馥郁,极目观之,令人陶醉,特别是广州的水仙,不独宾馆店铺,更缀背街小巷,实为
水仙之乡。此刻,客主言欢,悦目欣赏,别有情趣。然而,欣赏之余,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谈论起水仙
的故事来,更增添欣赏的情趣。
传说,从前有一个富翁,生了两个儿子,经营田产,安闲度日,好不快活。可是,没有多久,老富翁死
了,两个儿子便分产另居。大儿子恃着居长,见弟弟愚笨可欺,随之将一切田产,金钱掳为私有,只给
弟弟分了一个荒石坝。小弟弟不知怎的,也就接受了,一点没敢抗议。
但是,这荒石坝没有一点用处,不能耕,不能种,哪有糊口之资?没法,只好典当度日,食粗米,吃菜根。
这样过了许久,家什典当完了,再也没法过活了。一连饥了几天,饿到实在不能忍受时,便函跑去向哥
哥借资,哥哥拥有大量资产,住着高楼大厦,穿着绫罗丝锦,食着山珍海味,好不风流,但是一点兄弟
之情都没有,他不但不肯施与,反而说三说四的推出门了事。老二没法,只得乖乖地踱出门外,坐在路
上大哭起来,哭得泪如泉涌,湿了衫角。
然而,这一哭,竟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,忙问庭臣道:
“下凡某方似有一男了哭之甚衷,究竟哭的什么,快去查报来!”
“那么,请当地的土地查明禀报吧!”庭臣说。
“好,就这么办。”玉皇答道。
土地爷接了玉皇的命令,遂驾云上天庭去作详细的报告。
玉皇听后,点头微笑说:“好一个诚实忠厚的人!”
“大帝想怎样拯效这个忠厚而又可怜的人?”土地爷问。
玉皇思索一会儿道:“把水仙花交他种植好吧?”
“别人仿种起来,他不仍是一贫如洗吗?”
“这是要有沙坝才能种的呵,”
“呵。”
玉皇觉得很为难,又沉思了一会儿说:“有了,有了,这可无人能与之争利了!”
“怎样办?”土地爷又问。
“我先下了一个咒语,再交你拿下去给他种植。只有他那块沙坝种的水仙才有花开,别处移去种的,只当年
有花开,过一年,就任凭你怎样栽培,也不会开花了,如果要开花的,即要向他购种。”
“的确是好办法,真是为人为到底。”
“那么,请你拿去给他吧。好好的劝劝他,不要使他失望,灰心,自戕”
“谨遵诏命。”
土地爷受玉皇的命令,带了水仙花,驾云回凡。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扶杖老人从他那里走过,问起情由,老
二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。土地爷听后,也为之凄然。便安慰老二道:“上天不绝忠厚人,这是水仙花头,
你拿去在荒坝种植吧,异日所得的金钱,当很惊人!”
“怎的花头可以挣到大钱?人家不会移种种植么?过了一年谁还再向我买种?”
“不要担心,这是经玉皇大帝咒过的,谁人移种都无效。谁要种时,每年都要向你购种。”
老二一转眼,土地爷不见了。乃向天空膜拜,以示感谢。
此后,如命将水仙在沙坝种植,很容易的茂盛起来,顷刻之间,已弥漫了整个石坝。过年,开满了馥郁醉的
香花,谁看了都中意,谁都来向他购买种子,因而赚得了许多钱。
买种的,以为买了一年第二年便可以不用再购了,谁知旧种无花开,仍是要一年年的向老二购种。
老二得了这个机会,丰衣足食,渐渐的富庶起来。
老大不知咋的,忽然贫穷得无以自给。老二念着手足之情,拿了些种子给老大。但老大种的,不大生长,就是
长了,也多是单层花,双层花的连一株都没有。这样,年年向老二取种,结果都是一样。而老二则安闲的一天
天富裕起来。
所以,南方一些地区,都把水仙花当作富贵之花养植,特别是专门在农历年关陈列欣赏,其用意就是为了当年
致富发财。
关于水仙的传说
水仙在岁暮天寒,百花凋零的时候开花。它只需清水一盆,白石数粒,简单清楚,一尘不染,静静地在室内案头吐翠含芳。她那翠绿欲滴的叶片,亭亭玉立的花梗,衬着银白色的花朵,淡黄的花蕊,时时散发出醉人的芳香。宛如一个身着翡翠衣,头戴黄金冠,凌波而至的下凡仙女,正在那一泓清水之上,轻歌曼舞。
水仙花如此地凝姿约素、玉质冰肌、清秀俊逸、高雅脱俗,无怪乎古人誉之为"凌波第一花"或"凌波仙子"了。
水仙花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球茎植物,地下有鳞茎,根细长,叶扁平带状。一般叶五片而宽者有花,七片的多无花。早春抽出花葶,葶稍高于叶,花葶中空。葶大而脉纹粗的多开重瓣花,葶小而纹脉细的多开单瓣花。花通常是5~7朵,最多可达16朵。
我国的水仙花也同其他花卉一样,别名甚多,叫法不一。有美化其形态的,也有寄寓深意的,也有出自某种典故的,但不论哪种,皆是对水仙花寄予了美好情意。
水仙有肥大的鳞茎,很像蒜头;青翠的叶子又像蒜叶,亭亭玉立的花葶又很像蒜台。但实际上它和大蒜并非亲戚,水仙隶属石蒜科,大蒜却属于百合科。因水仙像蒜却又是雅致之品,因此,明代的《长物志》称水仙"雅蒜"。
宋代《南阳诗注》记载:"水仙花,外白中黄,茎干虚通如葱,本生武当山谷间,土人谓之天葱。"是因叶似葱而名之。
宋代《洛阳花木记》以其花被六裂而紧合似酒杯,副冠金黄如盏,花朵轻巧玲珑,于是单瓣者名为"金盏银台",复瓣者名为"玉玲珑"。
元代《三柳轩杂识》则以为水仙在花史上列为风雅之客而推崇为"雅客"。
宋朝黄庭坚有"凌波仙子生尘袜,水上盈盈步微月"的咏水仙诗句,故后人又称水仙为"凌波仙子"。
人们又因水仙在严寒大雪中,尤能开花吐艳,浓香四袭,故又名为"雪中花"。
水仙的花,像春兰一样淡雅,但又较春兰妩媚,花之香像春兰一样幽远,但较浓烈。它和兰花一样典雅清秀,所以,人们又叫它"丽兰"。
《内观日疏》中记载一则故事:一个姓姚的老妇人,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梦见天上的观星落地,化作一丛水仙,香美非常,老人取而食之,醒来就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儿,聪慧过人,能诗善文,所以人们又称水仙为"姚女花"。因为观星即女史星,所以水仙又叫"女史花"。
此外,关于"水仙"这一本名来历也有一番讲究。《百花藏谱》:"因花性好水,故名水仙。"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"水仙宜卑湿处,不可缺水,故名水仙。"王世懋在《花疏》中说:"水仙宜置瓶中,其物得水则不枯,故曰水仙,称其名矣。"《水仙花志》:"此花得水则新鲜,失水则枯萎。"可见它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并进而推论:大概是"此花初名水鲜,谐音为水仙"。
综上记叙,水仙在我国已有了雅蒜、天葱、金盏银台,玉玲珑、雅客、凌波仙子、雪中花、丽兰、姚女花、女史花及水鲜等十来个名字。
水仙属的植物约有30种,有许多变种、变交种,其品种则达1万多个,大多水仙原产欧洲,尤其是中欧、南欧及地中海沿岸。仅一个变种,即中国水仙分布在中国沿海及日本。
我国水仙主要分布在福建、浙江、台湾等东南沿海的温暖湿润地区,内地则有江苏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地栽培较多。对于《南阳诗注》中水仙"本生武当山谷"的说法,有人据宋代诗人刘邦直的一首咏水仙花诗为证:"得水能仙天与奇,寒香寂寞动冰肌;仙风道骨今谁有?淡扫蛾眉篸一枝。"据此诗者解释说:"淡扫蛾眉篸一枝"的"篸"字,即指武当山。因武当山中央有一峰,名参岭,又名篸上。但"篸"与"簪"同义,如韩愈诗云:"山如碧玉篸"二诗中的"篸"字都是"簪"的意思,否则就费解了。可见这种说法比较牵强。
水仙花的故乡究竟在哪里?"生武当"一说仍有道理。武当山在今天的湖北省,是巴山的北脉,古代《禹贡》荆州之域,春秋时隶属楚国。古人在咏水仙的诗词中,常常把水仙和湘、楚、荆州联系在一起。如刘邦直诗:"钱塘昔闻水仙庙,荆州今见水仙花。"有人因此推测,我国最初发现水仙花,必在《禹贡》荆州之域。
在古代咏水仙的诗中,也常提到洛水和洛神,"偶向残冬遇洛神,孤情只道立先春","江妃方欲凌波去,汉女初从解珮归","风流谁是陈思客,想像当年洛水人"。这些诗中提及的"洛神"、"江妃"、"洛水人",都是指洛水之神宓妃。宓妃相传是伏羲氏之女,溺于洛水,遂为洛水之神。诗中提到洛神,并不是说水仙出自洛水,而是把水仙花喻为神话中的水中仙子宓妃。这比喻缘于宋。宋人杨仲囦得到水仙花一二百本,养在古铜洗中,长得非常茂盛,喜爱之极,便模仿曹植的《洛神赋》,写了一篇《水仙花赋》。这对后人题咏水仙运用洛神的典故有很大影响。
水仙花在我国的栽培也已历史悠久。据《花史》记载,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12盘,盘为金玉七宝所造。这是我国关于水仙花的最早文字记载。又据《长物志》云:"水仙六朝人呼为'雅蒜'。"可见六朝前已有水仙栽培了。水仙的栽培在宋代盛极一时,喜爱水仙者与日俱增,许多名流墨客,如黄庭坚、辛弃疾、杨万里、刘邦直、朱熹等人,都作有咏水仙的诗词。赵子固(赵子昂之兄)以水墨双钩人画,水仙花名噪一时。水仙花在我国栽培,自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
我国水仙近代的主要产地在漳州和崇明。特别是漳州水仙一向享有盛誉,遐迩闻名,不仅畅销国内市场,而且远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远涉重洋,大批出口了。
至于福建漳州水仙的来源,据当地蔡坂乡张氏家谱记载,其中也有一段故事。明景泰年间,张氏祖宗张光惠在京都为学官。有年冬天请假回乡,船过江西吉水县,靠岸留宿。偶见近岸水上有支叶色青苍、花卉黄白相间、清香扑鼻的野花,便拾回栽于蔡坂。
又据张氏家谱记:清康熙时,蔡坂商人张协仁,认为水仙花色美味香,有观赏价值,就顺便带千余个到甫粤(今广州)做礼品,及至广州时被抢购光,自此广州遂为国内销售漳州产水仙花的最大市场。此后,到了清朝末叶,蔡坂乡已成为栽培水仙花的基地,栽培面积已有800亩。从现在情况看,漳州水仙又主要出产在园山脚下,那里的山泉、土壤、气候都特别适宜水仙生长。所以漳州水仙鳞茎大、多箭多花,清香浓烈,这是其他地区的水仙所不及的。
直至今日,每年春节都在漳州的南山寺举行"水仙花会"。花会上展出各种优美的水仙图案造型,名目繁多,吸引了不少观众、游客。漳州水仙现在已远销日本、西欧、美国、东南亚和港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名扬四海的"友谊之花"了。
水仙花是珍贵的花卉之一,它不仅可供观赏,而且还具有经济与药用价值。
水仙鳞茎内含有生物碱,可入药,主治腮腺炎、痈疖疔毒初起,红肿热痛,还有一定抗癌作用,但有毒性,应慎用。
水仙花的鲜花含芳香油,提炼后可调制高级香精,用于香水、香皂及其他化妆品中。
此外,福建漳州水仙作为传统的出口商品,每年可为国家换取可观的外汇和建设物资。据统计,每一万粒水仙花球,可换进10吨化肥或3~4吨钢材。早年间漳州地区曾有一首民谣:"园山十八面,面面出公侯,一面不封侯,出了水仙头。"头即王的代名词,说明即使在封建社会,出了个水仙王也不亚于出了个公侯,可见水仙的经济价值之高。
作为室内观赏的水仙,一般用水栽法。水仙性喜阳光,宜放于朝阳通风的地方,但温度不宜过高,最好每天换一次清水,这样茎叶长得粗壮,叶短花高,花期耐久。
水仙又有"企头"与"蟹爪"的不同。所谓"企头",就是将水仙置于水中,随其自然生长。所谓"蟹爪",就是经人工雕镂处理,叶片不再笔直生长,而是像蟹爪那样横生舒展,卷曲优美,旖旎多姿。水仙经雕刻,可模拟各种图案,制作盆景,如孔雀迎春、丹凤朝阳;若蝶飞,若龙幡,千姿百态,美不胜收。
清韵、幽雅、芳香的水仙花,又将在岁末寒冬百花凋零之时,潇洒飘逸地为人们送去缕缕清香。
水仙花的傳說
一、 洞庭仙葩
漳州城西南的九龍江畔,高高地聳立著一座圓山。這座圓山從前后望去有十二面,景色都不一樣。俗話說:"圓山十二面,面面都有寶。"單說圓山的東南面山麓,有一塊坡地,樹林蒼郁,環繞成琵琶形狀,地名叫琵琶阪。阪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,灌溉著山下田園,這里就是馳名海內外的水仙花產地了。然而,你可知道水仙花的來歷嗎?說起來,也有點神奇。
傳說在明朝景泰年間,有一個名叫張光惠的,他為人剛直方正,在河南汲縣當個小官吏。在仕宦生涯中,他看透了官場的黑暗、腐敗,因此,就辭官返鄉了。他的老家就在漳州府南鄉圓山琵琶阪下。這一天,他乘船經過浩瀚的洞庭湖,正清閑自在地靠著船舷,欣賞著湖光山色,眺望那藍藍的晴空,綠綠的湖水,青青的遠山。使他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不知不覺地沈浸在恬靜的夢境中。這時他恍惚看見一位美麗的仙子,身披著金黃色的羽衣,下身穿著玉色的裙襪,站在象牙雕成的船頭上,背后張起一面綠綢的風帆,乘風破浪地飛駛而來。他十分驚訝地站起來,揉揉眼睛,定神注視這一奇景。霎時間,仙子和仙船都不見了。只見銀波鱗鱗的湖水中,飄來一株花卉,碧綠的葉叢間,射出一箭花莖,白色傘形花序,十几朵花蕊都還含苞未放,獨獨在頂端翹然開放一朵小小的白花。雪白晶瑩的花瓣,拼成六棱的玉盤﹔花心托起一盞金色的酒杯,裊裊娜娜,亭亭玉立,十分可愛。
張光惠非常愛惜這株不知名的花卉,就伸出手去,想從水里把她撈起。誰知道這株仙花卻很乖巧,她悠然地離開船舷,飄到老遠的湖心去了。張光惠心里十分懊惱,悵惘地望著湖水出神。這時,這株俏皮的仙花卻又悄悄地靠近船舷,但總是不遠不近地保持一段距離,不即不離地隨著船游動。張光惠几次想撈取她,總是撈不到手,心里很是焦急,然而也無可奈何。慢慢地他的心情平靜下來了,自責地想道:物各有志,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,就不可以有褻慢的態度對待她,一定要彬彬有禮地予以接待才行呀!于是他肅然起敬地振衣彈冠,恭恭敬敬地點了三支香,對著水上仙子,默默祝禱道:
"凌波仙子國色香, 湖上飄游欲何往?
豈愿伴我南歸去, 琵琶阪下是仙鄉!"
說也奇怪,這株仙花像是很懂得張光惠的心事似的,她在水波上猶疑了一會兒后,就欣然靠近船舷來了。張光惠一見喜出望外,趕緊找出一只翡翠色的細瓷盆,用清清的湖水,洗了一遍又一遍,洗得十分光潔干淨,然后雙手虔誠地捧著瓷盆,從湖水中將仙花的鱗莖托起,供養在艙中的淨几上。只見這株仙花玉潔冰清,一塵不染﹔香風馥郁,沁人心脾﹔凌波起舞,滿室生光。張光惠滿心歡喜,如醉如痴地整天對著仙花,瞻仰她,膜拜她,吟詩作賦,盡情謳歌這水上仙子,傾訴自己愛慕的心情。几天之內,他作了近百篇的詩詞。其中有一首寫著:
"玉立亭亭自可人, 神寒骨冷似難親,
夜深為誦陳思賦, 一樣凌波少襪塵。"
這株仙花真的陪伴張光惠一同返回他的家鄉--福建漳州南鄉琵琶阪。到家這一天,正趕上大年除夕夜,按照漳州的風俗習慣,全家團聚"圍爐",共同歡度新春佳節。張光惠恭恭敬敬、端端正正地將花盆擺在大廳的供案正中﹔還叫他的閨女用紅絲線,綰在花莖上,像給閨女的發辮綰上紅頭繩一樣,把仙花打扮得更加俏麗標致。全家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沒有一個不珍愛這株仙花的。
年夜,正當張光惠一家人圍爐團聚,舉杯祝賀新春吉祥如意時,只聽得劈劈啪啪爆發一連串象爆竹聲一樣的清響,登時滿室華光燦爛,五色繽紛,香氣襲人。原來是十几蕊含苞的仙花同時綻開,一朵朵仙花高擎起玉盤金盞,向人們歡祝新春如意,闔家福壽吉祥。張光惠一家人見此情景,也都懷著感激的心情,喜氣洋洋地一同舉杯,祝福仙花芳齡永壽,仙種永傳人間。
花事過后,張光惠將仙花的鱗莖,鄭重其事地種在門前--圓山琵琶阪下的花園中,每天用琵琶阪泉眼中涌出的仙泉來灌溉,培殖仙花的鱗莖,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,琵琶阪下的花園中竟然開滿仙花。因為這仙花來自洞庭湖的水鄉,生性酷愛清泉,玉質冰肌,一塵不染,亭亭玉立,國色天香,所以就表名為"水仙花"。
從此,每臨春節,張家就將一盆盆水仙花,分贈給親戚摯友,還附上首詩,祝賀新春佳節,吉祥如意。詩云:
"漳郡圓山鱟穴峰, 花含仙露水流香﹔
玉盤金盞仙祝酒, 送與君家福壽堂。"
二、 金盞與百葉
水仙花是漳州的特產,花分單瓣、復瓣兩種﹔單瓣名叫金盞,復瓣名叫百葉,都是馳名世界的名花。漳州一帶有關水仙花的傳說很多,這里整理的就是其中的一個。
弄不清是哪朝哪代了,在漳州上南鄉里有一對青年男女,男的叫金盞,女的叫百葉﹔他們倆沒爹沒娘,靠種庄稼過日子。金盞勇敢堅毅,百葉心靈手巧,兩人正是天生的一對兒。
他們住的村后有一個大湖,湖水碧綠綠的,遠近几十里庄稼都它灌溉。大湖四周,土地肥沃,柑桔、五谷年年丰收,人們的生活過得很好。
誰知有一天半夜,大家正在睡夢里,忽然刮來一堆烏云,霎時風聲大作,雷雨交加,嚇得人們都坐在床上直打哆嗦。金盞和几個膽子大的小伙子,急急忙忙奔出門來一看,只見西南方飛來一座大圓山,"轟隆隆"一聲巨響,把整個大湖蓋得連條縫兒也找不出。
圓山落下后,上南鄉田地里的水源斷絕了,年年鬧旱災,再也聽不到人們的笑聲和歌聲了。金盞和百葉帶動大伙去挖井,挖呀挖,挖五丈深還是不見一滴水。干旱越鬧越凶,青翠的果林都枯死了,田地也都龜裂了,庄稼顆粒無收。老鄉們受不了煎熬,扶老攜幼,四處逃荒。有些人雖然勉強留下來,但也都是靠吃草根、啃樹皮過日子。大人嘆氣,嬰兒飢啼,那種慘狀實在夠傷心的。
又是一天夜晚,月兒仍然挂在高高的天空上,但鄉親們的黃瘦臉子都是緊鎖的。金盞默默地呆在枯死的果樹下,眼看著田園荒蕪,親人流離失所,眼圈就紅起來。他想起過去幸福快樂的日子,心里更加難過。
金盞正想得入神,突然頭頂上傳來輕微的聲音:"欲知湖泊遷何方,速向西南尋水源。"這聲音越來越清晰,像是老人的呼喚。金盞聽后又驚又喜,就跑去向百葉說:"我要找湖水去。"百葉望著金盞,心潮翻滾,心里許多話不知從何說起,只擦著眼淚嗚咽著說:"你放心去吧,家里我替你照顧。"
第二天清晨,天剛蒙蒙亮,金盞就扛上大斧,一路朝西南走去。百葉依依不舍地跟在后面,走了好一段路程,金盞回過頭來向百葉告別,百葉就禁不住地哭了起來。
金盞別了百葉離開家鄉,一山翻過一山,一嶺盤過一嶺,荊棘戳穿了他的鞋,寒風刮破了他的臉,他不顧一切地往前走,累昏了倒下去,倒下去又撐起來,還是向前走著、爬著。
金盞走過九十九個山嶺,踏遍了各個嶺頂的石頭,還找不到湖水的影子。他記著老人的呼喚,想起湖水,想起枯死的庄稼,又堅強起來,咬緊牙關,忍受著疼痛,又往前走﹔整整走了三天三夜,經過的地方,草木都給他身上流下的血漿染得通紅。
又過了三天,金盞翻過了許多禿山,越過了許多峭壁,終于攀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峰--白鶴峰。他低頭一看,歡喜得狂跳起來。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眼前竟是一片綠波蕩漾的湖水,跟家鄉的一模一樣。他蹲下去舀了兩口潤潤喉,更覺心清氣順,精神百倍。這時,他樂得什么都忘了,什么痛苦飢餓都被拋到腦后,只想把湖搬回家鄉,放在原來的地方。
忽然,一陣風吹來,似乎把他吹醒了。他瞧見很多岩石,把湖水緊緊圍住,這怎么能夠把它弄回家呢?他又心急起來,在湖邊轉了一圈,想道:"只有鑿破峭壁,把湖水引到家鄉,再沒有別的辦法了。"于是,他抽出腰間的大斧,撐起身子,向著峭壁一斧一斧地猛砍,斧聲辟哩啪啦地響個不停。
日子一天天飛過,金盞一斧一斧地砍著,肚子餓了嚼嚼樹皮,口渴了潤潤露水。他從日出砍到日落,從星亮砍到星滅,從來沒有一時間歇。
冬天到了,上南鄉還是一片荒涼,金盞與鄉親們約定的日期早過了。百葉眼珠兒快望穿了,面容更加憔悴,日盼夜盼總不見金盞的影兒。她實在不能再挨下去了,拭干眼淚向親人告辭,決心找金盞去。
百葉離了家鄉,尋著金盞的腳印,一山找過一山,一嶺尋遍一嶺,翻過九十九峰,攀上白鶴峰。這時候,金盞累得只剩一絲氣兒,但還是一斧一斧地砍著峭壁。百葉遠遠望去,飛也似的跑到他跟前。金盞看見百葉趕來,眼睛一亮,露出微笑,把大斧交給她,指了指峭壁,合上眼皮就一聲不響地躺下來了。百葉望著金盞那付又黑又瘦的臉龐,兩眼早已模糊了,再看他倒下去,更加悲傷得哭不出聲。她連忙扶住他,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。
百葉伏在金盞身上大哭起來。一會兒,她抬起頭,望望那碧綠的湖水,想想遭難的家鄉,深深嘆了一口氣,拭干眼淚說道:"金盞,放心去吧!我一定要再干下去。"說完掄起大斧,咬著咀唇,朝著峭壁又一斧一斧地砍去,肚餓了嚼嚼樹皮,口渴了潤潤露水。不知過了多少日月,厚厚的峭壁已經漸漸凹下去,眼看再几斧就砍穿了,但她的力氣都已使盡,一下暈過去了。
寒冷的山風把百葉吹醒,她再睜開眼皮,振作一下,盡了最后一口氣,連人帶斧猛向峭壁扑去,忽聽"嘩啦啦"一聲,湖水涌了出來,像條銀龍似的向山下奔瀉。百葉金盞也被子瀑布直沖下去。
那滾滾的湖水,一路向上南鄉奔來,流水經過的地方,禿樹變成青翠的,田壟又是綠油油的﹔鳥兒飛回了舊窩,黃牛躺在樹蔭下搔痒。不久,逃荒的災民也歡歡喜喜地搬回家來,上南鄉又響起歌聲了。
鄉親們都回來了,可是,獨獨不見金盞和百葉,這真叫大家焦急。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,有些軟心腸的人還哭著。人們都表示一定要把金盞、百葉找回來,就沿著流水找上去。
找金盞、百葉的人越來越多,快把溪岸壓崩了。大家沿著流水,繞過了九十九峰,攀上了白鶴峰,只見山峰上下罩著一層薄霧,金盞和百葉正站在龍涌泉的地方,一斧一斧地砍著峭壁。大家頓時歡呼狂跳,像第一次見到流水一樣,震得山岳嗚噢響。金盞和百葉聽到人們的呼聲,同時掉轉頭來向大家微微一笑,就雙雙被卷走了,霎時濺起了一股雪白的水柱。大家都發愣了,還來不及叫喊,水里早已騰出一朵彩云,輕輕托出兩人的影子。
那彩云愈升愈高,一眨眼就飛上天空。接著從云端里落下了兩顆閃閃發亮的東西,墜落在滾滾奔流的湖水里,化作兩朵清香扑鼻的花兒:一朵黃似金盞,一朵百葉叢開。于是,大家的心里更亮了。他們知道金盞和百葉為大伙死了,花兒就是兩人的化身。他們就把它抱在懷里,帶回家鄉,用磁盆養著,天天換上清水,供在大廳里作紀念。
不久,春天過去了,花兒凋謝了,鄉親們舍不得扔掉,把它埋在土里。隔年春天,它又開起花來,比以前更加清香、更加鮮艷。往后年年如此,越開越盛。人們想,金盞和百葉是為水犧牲的,清香的花兒又是從水里托出來的﹔為了永久紀念,就把它命名為水仙花,單瓣的叫金盞,復瓣的叫百葉。
三、 龍哥和水仙
不知在多少年以前,漳州一帶是一馬平川的小平原,既沒有一條九龍江,也沒有一座圓山,卻有一仙風光旖旎的水仙湖。仙湖里住著一位善良而美麗的水仙姑娘,她長得比出水芙蓉還要俊俏。她有一顆神奇的水晶珠,像雞蛋那么大,瑩光熠熠,鮮艷奪目,綴在她那烏云似的秀發間,使她那明月似的面龐增添百倍的嬌麗。這顆水晶珠稍微晃動一下,就會放射出燦爛奪目的光華,使天上的銀河失色,叫滿湖的碧水生輝。如果遇到干旱,只消水仙姑娘高舉起水晶珠一搖晃,就會立即普降甘霖,滋潤著大地。平時,她慷慨無私地將清清亮亮的湖水,由仙渠灌溉上下南鄉的萬頃良田,使湖濱的果林四季飄香,結成香甜的碩果﹔使肥沃的大田里,稻麥并茂,五谷丰登。你看那沈甸甸的稻谷麥穗,像一壟壟金黃的珍珠﹔那婆娑起舞的蓮蓬,像一盤盤碧綠的珍珠﹔那大大小小的文旦、柑桔、鳳梨、丹荔、龍眼、枇杷,又是一堆堆五光十色的珍珠,而這碧波蕩漾的仙湖,更是一顆光輝燦爛的湛藍色的大珍珠。啊!美麗富饒的南鄉,簡直是一個用珍珠綴成的世界!
湖畔有個年青英俊的放牛郎,他的名字叫龍哥,在家里排列第九,所以乳名叫阿九。青年人的心里,早就暗中愛上了美麗的水仙姑娘。每當月白風清的良宵,龍哥就在湖畔吹奏銀笛,向水仙姑娘傾訴衷情。水仙姑娘聽見清越的笛音,就從湖中冉冉升起,凌波漫步,蹁躚起舞。有時,她坐在湖心的礁石上,對著當空的皓月,臨湖梳理著如去的青絲,一邊曼聲和著笛音高歌:
"日照湖水綠, 霞飛山花紅,
蕉黃荔枝丹, 麥熟稻花香。
月升中天上, 臨湖好梳妝,
我愛南鄉美, 安謐勝天堂。"
銀笛清歌,融入月色清輝里,飄進南鄉各社,鄉親們聽見了,都陶醉在幸福夢境中。
然而,好景不常。一天,從漳州城里坐著轎子來了個惡舉人張歪頭。這個張舉人頭歪眼斜腿又瘸,心腸狠毒勝蛇蠍。他帶來一張漳州府的告示,硬說仙湖是張家的祖產。惡舉人仗官勢欺壓人,蠻橫不講理,在仙渠上造閘門。從此,南鄉人民要用湖水灌溉田地,就得向張府納稅。南鄉人敢怒不敢言,個個胸中別住一腔怒火,暗中醞釀著怎樣對付張舉人的壓迫。
善良的水仙姑娘,她哪里曉得人間會有這樣不平事呢?她更沒料想到災難也落到她的頭上。張歪頭早就聽說湖中水仙標致非凡,臭嘴焦牙早已垂涎三尺長。他眼一睨就生出一個壞主意,暗中派狗腿子潛伏在湖心礁石后,專等水仙姑娘一出來,在月下梳妝時,出其不意地沖出來,就把她搶走了。
水仙驚恐的呼救聲,震動了上下南鄉,龍哥奮臂高呼,率領鄉親們拿起刀槍,趕支營救。但是,水仙已被狗腿們劫持到城里去了。南鄉人民怒不可遏,十二社團結一致,由龍哥帶領沖進城去了,燒了官府,搗毀張家,攆走了狗官和惡舉人,救回了水仙姑娘。仙湖的水重歸南鄉人所共有,龍哥和水仙姑娘也締造了良緣。
但是,惡舉人張歪頭是不甘心失敗的。他逃亡海外,投靠火焰島上的毒龍。他別有用心地把毒龍奉為"神明",許愿供獻給它九百頭牛、九千頭豬和羊,千方百計地慫恿毒龍跟他到南鄉去興妖作惡。毒龍聽信了惡舉人的讒言,就耀武揚威地跟著惡舉人向南鄉扑來。毒龍一到南鄉,看見果林,一張口呼呼地噴出火焰,果樹一棵棵地著火燃燒了。看見村庄,毒龍一張口呼呼地噴出火焰,村舍一間間地被燒著了。人們有的不幸葬身火海,有的被燒傷了,四處逃奔,一片驚慌。惡舉人見狀,得意忘形地嘶聲嗥叫道:"鄉巴佬們,該知道張老爺的厲害了吧?現在服不服張老爺管轄?嗯,你們再敢反抗,就把你們統統燒死、燒光!"
他的話音未落,龍哥和水仙就帶領鄉親們,拿起刀槍前來抵擋。惡舉人一見群情洶洶,慌了手腳,連忙央求毒龍:"趕快噴火!趕快噴火!燒死他們!!燒死他們!!!"
毒龍凶神惡煞似地張開血盆大口,噴出一股股火焰呼呼地燒將過來。不料水仙姑娘早已高擎起光輝奪目的水晶珠,只一搖晃,一場傾盆大雨潑將下來,立即把毒龍噴出的火焰澆熄了。毒龍一看不好,想再噴火,不料剛一張口,只見水晶珠又一晃,一股激流直灌進它的喉嚨,嗆得毒龍眼淚鼻涕一齊流出來,渾身凍得直打哆嗦。原來它是火龍,經不起冷水澆灌,變成落湯雞似地,招架不住,狼狽地轉身逃跑了。南鄉人民斗志昂揚,一擁向前,刀槍棍棒一齊揮動。惡舉人立刻被剁成肉醬,毒龍也被打得殘鱗破甲丟棄滿地,灰溜溜地逃到火焰島去了。
毒龍吃了敗仗,懷恨在心,發狠要報仇。這天,它趁著一股強台風向漳州襲來的大好機會,毒龍從海外挾起一座圓山,乘颶風,駕烏云,直奔南鄉而來,蓄意要把仙湖填平,斷開南鄉的水源。
南鄉人民擊敗毒龍,打死張舉人之后,正歡天喜地慶祝勝利。同時,龍哥和水仙又發動南鄉各社,一同輔助說明被燒毀的村社,重建新屋,種植果樹,救死扶傷,安排好生活。這一天,突然台風襲來,滿天烏云翻滾,狂風怒吼,飛砂走石,摧屋拔樹。水仙姑娘驀地瞥風烏云后面出現一大塊黑咕隆冬的東西,從空中直向仙湖壓下,她情知不妙,急忙把水晶珠遞給龍哥,叮嚀道:"你要保護好水晶珠!這是水的精魂,有珠就有水!"說罷,她急忙跳上云端,觀察動向。毒龍一見水仙,立即惡狠狠地張口噴出烈火,向她燒來。水仙趕快避過,翻身潛入湖底。毒龍看得真切,哈哈一笑,把圓山往仙湖砸下。說時遲,那時快,只聽見"轟隆"一聲巨響,天崩地裂似地,圓山壓下,填平了仙湖,水仙姑娘慘死在湖底。
龍哥一見,痛斷了肝腸,悲憤地立意要報仇雪恨。沒想到毒龍驀地從烏云中鑽出,凶神惡煞地伸出五爪,劈胸揪住龍哥,怪聲吼叫道:"來得正好,今天你休想逃出我的手掌了。快把水晶珠交出來,要不然,我就把你撕個粉碎,燒成灰燼!"
龍哥一見毒龍,真是仇人見面,分外眼紅。他恨不能倚天揮劍把毒龍斬成萬段。然而,今天倉猝之間,不幸陷入毒龍的魔掌,料想難以脫身。他冷靜地想道:今天,寧可舍身一死,決不能把水晶珠交出。龍哥冷笑一聲說:"惡魔,我跟你有不共戴天之仇,今生今世誓不兩立,休想我會將水晶珠拱手交給你。你縱然把我撕得粉碎,也別想得到水晶珠!"說罷,他把水晶珠一口吞下腹內。
毒龍見狀大怒,惡聲喝道:"好哇,你竟敢把珠吞進肚里,我難道就不能把它從你肚里挖出來?"說罷,毒龍張開五爪,將龍哥衣裳撕得粉碎,正要向龍哥肚里掏珠。只見龍哥就地一翻滾,頭頂突然長出兩支龍角,轉眼間變成一只鱗甲燦爛的小白龍。他也惡狠狠地張牙舞爪向毒龍扑去。這兩只龍在地面糾纏撕打一陣,覺得都不能施展身手,就騰越到空中惡斗起來。只見得一白一黑的兩條巨龍在空中翻騰,周圍烏云翻動,狂風旋卷,雷聲轟鳴,閃電懾人,好一場鏖戰。兩條龍打得難分難解,直打得龍鱗龍甲象雪片般紛紛揚揚地飄墜而下。南鄉人民都不避危險地在下面圍聚觀戰,擊鼓吶喊,給英勇的小白龍助威。
毒龍老邁終于斗不過矯健的小白龍,它噴出一股火焰,想掩護自己逃跑。但是,小白龍張口吐水,立即把毒火熄滅了。毒龍一見無可奈何了,精疲力竭地從天空墜落地面。南鄉人民見狀大喜,一擁而上,刀槍交加,頃刻間,就把毒龍剁成萬段。
小白龍戰敗毒龍,在圓山上空盤旋悲鳴。他在思念慘遭不幸的情人水仙姑娘,但他又擔心南鄉斷了水源之后,親人們無法生活。這時,他騰云駕霧,翻過九十九座山峰尋找水源,終于發現白鶴峰上有一深潭,水源丰富,萬年不涸。他就奮力向白鶴峰的萬丈峭壁沖擊,只聽得霹靂一聲,山崩地裂,白鶴峰被劈開了,瀉出千年泉水,小白龍也順流而下,沿途沖開河道,繞過九十九道灣,把清清亮亮的泉水引到南鄉來。這時小白龍已是遍體創傷,筋疲力盡了,最后,他靜靜地在圓山旁邊躺臥下來,和他的愛妻水仙姑娘永遠安息在一塊了。
第二年的春天,在圓山底下,仙湖故土,遍開美麗的白色香花,鮮艷俏麗,真如水仙姑娘一模一樣,亭亭玉立,凌波起舞。南鄉人民為了永遠紀念水仙姑娘,就把這種令人珍愛的香花,命名為"水仙花"。而那蜿蜒曲折的江流,是龍哥的形骸遺跡,所以名叫"九龍江"。
四、 水仙化齋
很久很久以前,在漳州南鄉的圓山腳下,有個小村庄。村庄邊上,住著一家窮苦的農民。老夫妻拉扯著一個獨生孩子,住在一間透風漏雨的破茅屋里,種著門口三畝瘠薄的砂質田,好容易才把獨生子撫養成人。老頭子就筋疲力盡地累死了,剩下孤兒寡母,相依為命,苦度時光。三畝砂質田,一年的收成,還不夠充母子倆半年的糠菜糧。兒子只好起早貪黑地上圓山砍柴,賣點錢來補日用,這樣才勉勉強強地持維母子兩人的生活。
有一年,正當數九寒冬的時節,天色陰沈沈的,像罩著一重灰色的天幕,沒有一絲陽光透露出來。快到正午時分,老媽媽不安地走門口望望天空,只見圓山早被濃厚的濕云遮沒了。颼颼的寒風卷著蒙蒙的冷雨,向茅屋直卷進來。老媽媽打了個寒噤,不由得擔心起正在山頂砍柴的苦命兒子來了,惦記著他身上穿的那么單薄。她彷佛看見兒子這時被淋得渾身濕透了,又冷又餓地挑著一擔濕柴,正一步一滑地邁步走下山來。老媽媽心肝絞疼地可憐著兒子,趕緊燒鍋作飯。她把米缸里剩下的一點米,全都倒進鍋里煮。煮熟后,她先撈了一碗香噴噴的干飯,准備給兒子回來充飢御寒用。自己就把剩下的米湯,和上點糠菜,熬成一碗稀粥,喝了墊墊肚子。
這時,天已過了中午,雨越下越大,茅屋里到處淅淅瀝瀝地漏著雨水。老媽媽把那碗白米飯燉在熱鍋里,坐在□下烤火,等著兒子回來。忽然,一陣寒風沖開了柴扉,傳進一聲淒慘的調用聲:
"好冷啊,可憐可憐我,餓呵……"
這沙啞的聲音,打動了老媽媽的心弦,她急忙到門口一看,原來是個討飯的老頭子。只見他須發花白,衣衫襤褸,戴一頂破斗笠,拄著一根拐杖,渾身哆嗦著,站在雨地里呼號。老媽媽趕緊把他扶進茅屋,安置在大門口烤火。老頭子手腳凍僵了,兩眼發直,一邊痛苦地呻吟著,一邊喚冷叫餓。老媽媽想了想,家里再也沒有什么吃的東西了,只好倒了一碗開水給他喝。老頭子喝完開水暖和些了,但還是一個勁地喚"餓,餓!"不停地呻吟著。老媽媽很可憐這個討飯的老頭子,但是,鍋里只一碗干飯,該給誰吃呢?她一想到兒子馬上要回家來了,一進門,又冷又餓又累,不吃碗熱飯怎么行呢?可是又想到這個老頭子,恐怕已餓了好几天了,如果再餓一天,可能就會死掉。她想到這里,心里又難過、又慚愧,最后下決心:救人一命要緊﹔兒子還年輕,餓一頓還能頂得住。于是,她揭開鍋蓋,把那碗熱氣騰騰的白米干飯,端到老人面前,讓他吃。老頭子一見熱飯,眼睛就活了,他捧起飯碗狼吞虎咽起來,三口兩口地吃完了干飯,滿頭冒出汗珠來,精神煥發,氣色也轉紅潤了。吃完,他連忙站起來,向老媽媽謝了救命大恩。這時,雨已住了,老頭子拿起斗笠、拐杖,准備告辭了。老媽媽見老人元氣恢復了,心里十分欣慰。但是,又想到苦命的兒子回來卻沒飯吃了,不由得一陣心酸,便伏鍋台上嗚嗚地慟哭起來了。
老頭子詫異地回轉身來問道:"老媽媽,您哭什么呢?"
老媽媽抽泣著回答:"我可憐的兒子雨天砍柴回家卻沒飯吃了!"
"噢!您是舍不得那碗飯啊!剛才為何不留給您兒子吃呢?"
"我盤算過了,"她說,"這碗飯,留給兒子吃,可以使他充飢御寒﹔但是,讓給你吃,就能救你一命。我并不可惜這碗飯呵!沒奈何,只得委屈孩子餓一頓,年青人還能頂住的。"
老頭子聽后十分感動,就說:"好心人總會有好報的。老媽媽,你家種了几畝田呢?"
老媽媽難過地搖搖頭說:"就是門外那三畝砂質薄田啊!"
老頭子一聽,轉身直奔田里,把剛才吃下的白米飯粒都噴撒在這三畝砂質田地上。然后回頭對老媽媽說:"從今以后,你們就靠賣花為生吧!"說完,老頭子就一聳身跳進湖水中,不見了。
第二天早上,這三畝田里,乞丐所吐的飯粒,都變成肥碩多汁的花種,已經暴出綠芽來了。再過几十天,正趕上春節,滿田遍開潔白的香花。后來,此花便取名為"水仙花"。
水仙花的传说 文 / 玫心兰姿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美丽的地方。那里有茂密的树林、遍地的野花、清清的溪流、数不尽的鸟儿和可爱的小动物、还有一个英俊少年。
少年每天采着野花和鸟儿说话和小动物玩耍,他不知忧不知愁快乐无比。一天阳光很强、他又热又渴来到小溪边。他底下头忽然看见水里有一个英俊少年、他有双黑而亮的大眼睛,苹果一样红扑扑的脸,高高的鼻子红润的唇。他好喜欢水中的英俊少年、一下子就被迷住了。他对着少年笑笑、水中少年也回他一笑,他问少年家住哪儿?水中少年的嘴也在动但没有声音。他一直望着水中的英俊少年,忘了吃忘了喝,忘了采野花忘了和鸟儿说话、也忘了和小动物嬉戏,天黑了他也不离开就睡在溪边。
第二天、天刚泛白少年就醒了,他想起了水中的英俊少年急忙去看。一看、水中的英俊少年还在。他高兴极了问他:“你还在呀”?水中的英俊少年只是无声地动了动嘴。他又说:“你不走我也不走我和你做伴”。水中的英俊少年还是无声地动了动嘴。他也不说话了,一直守在溪边望着他心爱的水中少年。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,他忘记了饥饿、忘记了和鸟儿说话也忘记了和小动物玩耍,累了就在溪边睡一睡。他看到水中的英俊少年渐渐地消瘦了,眼睛大而无神、脸也没有了红晕、红润的唇变的又干又白,他望着水中的英俊少年说你怎么了、为什么变得这么憔悴。他不知道水中的那个英俊少年就是他自己的倒影。他爱的是他自己。
又过了几天、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到那个水中的英俊少年了,因为他已经虚弱得没有力气到溪边。他躺在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,鸟儿在他身边歌唱、小动物在他身边撒欢,他都已感觉不到了。但他的心里还在牵挂着那个水中的英俊少年,他倒在溪边再也起不来了!
第二年的春天,在他倒下的溪边开出了一大片芬芳无比的水仙。人们都说那水仙就是那个英俊少年变的。年复一年每当水仙盛开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起那个男孩,传说着这个故事。因为水仙花是男孩所变,所以水仙花芬芳却不艳丽!
水仙花的传说(5大版本)
穆罕默德语:“谁有两个面包,卖掉一个吧,用来买水仙花,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,水仙是精神的粮食。”
1.浪漫版
古代有位姚姥,住在长离桥,十一月夜半大寒,她梦见观星堕地,化为水仙花一丛,甚香美,摘食之,醒来生下一个女儿。《花史》说:谢公睡梦中见一仙女手持一束水仙,此日妻生一女,长大聪慧善诗。后来人们因称水仙为"姚女花"或"谢女花"。
2.凄婉版
相传古代皇帝舜的妻子娥皇、女英,与舜的感情甚笃,后来舜帝南巡殁于苍梧之野,姐妹俩得知后,双双殉情于湘江,上天怜她们至诚的爱,将她们的魂魄化为江边的水仙花。
3.喜剧版
在水仙的著名产地漳州也有个传说,古时一位心地善良、勤劳的少年,孤苦一生,在河边贫瘠砂地上日夜耕作,可总也满足不了温饱。有一天他救了一位老人,老人感激他送他几粒葱头样的东西,嘱他好好养护,并告诉他不久以后可以用来卖钱,果然,在少年精心呵护下,这葱头样的东西竟抽出翠绿轩昂的叶片绽放出芬芳雅致的花朵,吸引了周围的人纷纷来购买。大家都认为少年遇到的老人是神仙,而之花又开于水边,所以就将其命名“水仙花”。
4.悲情版
希腊古代有个美少年纳西萨斯,许多少女都对他十分迷恋,但性格孤傲的纳西萨斯根本不曾动心。其中有位少女,因得不到他的青睐由爱生恨而向天神祷告,女神妮蜜西丝作了响应─让无法爱上别人的他爱上自己吧!有一天,纳西萨斯来到清澄的湖边弯身饮水时,看到自己俊美的倒影,便立刻爱上了自己无法自拔。从此他日日来到湖畔顾影自怜,终于憔悴而死。他的灵魂化成了一株花开在湖畔,少女们为了纪念他,就将这朵美丽的花儿命名为纳西萨斯﹝Narcissus﹞,亦即水仙的英文名称由来。
5.神话版
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男孩叫那格索斯,生下来就有预言,他只要不看见自己的脸就能一直活下去,孩子长大后英俊漂亮,许多姑娘爱上了她,但他对她们冷淡,追求者们生气了,要求众神惩罚傲慢的人。有一次,那格索斯打猎回来,往清泉里看见自己,并爱上了自己的形象,目光离不开自己的脸,直到死在清泉边。就这样,在他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株鲜花----水仙花。
水仙花的传说(组诗)
1、《水仙花的传说》
这亭亭玉立的,叫金盏,是男孩子的花
这脉脉含羞的,叫百叶,是女孩子的花
这女孩子的花像女孩子,温顺
这男孩子的花比女孩子,还俏丽
水仙花将爱情根植圆山下
于黑暗中孕育
光明的花箭,浪漫的情种
并接受尖刀的考验
于伤口处,培育新娘,或者新郎
水仙花还有个希腊名字"纳西索斯"
这洋名字亵渎了神话
这是一个虚幻的爱情故事
金盏与百叶并不相爱
它们只爱清水与水中自己的影子
当肉体与灵魂分离时
金盏与百叶各自完成最圣洁的神话
形体游离于馨香之外
这翡翠着的,这金黄着的
是自美,自赏;自尊,自恋